政府資訊
產業資訊及新聞報導
會議及展覽資訊
技術交易資訊
商機買賣資訊
平台站務公告
 
 
 

 
發佈日期:2013/10/2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
強降雨集中 中研院院士︰防洪防旱現在就要做

近50年來 台強降雨增一倍

〔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、劉力仁/綜合報導〕中研院院士劉紹臣表示,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二○一三評估報告顯示,海平面上升速度比先前預估的快了四十%,溫度上升則減緩三十%,顯示台灣須立即採取行動的不是對抗暖化,而是應加強防洪防旱措施,且預估洪水增加一倍已經不足以因應,必須增加兩倍甚至三倍。

劉紹臣認為,溫度與海平面上升雖然對台灣不利,但真正要馬上警惕的是,極端氣候帶來強降雨集中與小雨乾旱的澇旱問題,「防洪防旱是現在就要做的!」

他說,台灣過去五十年來,前五十%強降雨已經增加一倍,但是目前防洪防旱設施是依據從前的降雨量設計,早已不足以因應。

學者︰現代工程恐趕不上氣候變化

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認為,台灣地質年輕,人為開發造成表土流失、河川改道襲奪,即使以現代工程去干擾,恐怕也趕不上大自然變化。

他認為,政府現在應該非常慎重的去思考:「究竟是要去做加高的堤防,還是勇敢撤退海岸線人口? 」

他也認為,所謂緊鄰水岸第一排的開發案,恐怕才是政府「不願面對的真相!」

環署訂降雨逕流技術指引

環保署已訂定「降雨逕流非點源污染最佳管理技術指引」,希望改善近來台灣常因急降雨造成淹水,還有雨水沖刷地表夾帶污染物污染河川,指導地方政府及道路主管機關,於辦理市地重劃、區段徵收土地開發及四線道以上道路工程時,在設計階段,即應採取「低衝擊開發」工法,收集降雨前三十分鐘或前一.五公分雨量所產生的水量,估計有效控制八成污染,也避免淹水。

環保署發布十七種「低衝擊開發」工法,包括透水性鋪面、入滲池、地下入滲床、入滲溝、雨花園、入滲乾井、過濾設施、植生溝、植生過濾帶、入滲堤、綠屋頂、雨水貯集系統、人工溼地、溼式滯留池、乾式滯留池、水質過濾設備及水岸緩衝帶修復等。

以西雅圖為例,街道常見具有自然排水功能之透水鋪面、入滲溝、雨花園及草溝等設施,有效減緩雨水污染,相較於傳統工法,節省約四十九%成本。

..


附件


相關網址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強降雨集中-中研院院士-防洪防旱現在就要做-222050046.html



張貼者:apeichun       張貼日期:2013/10/2 上午 08:48:45